题名博士论文-用核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若干典型名窑古瓷
作者冯向前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柴之芳
关键词核分析方法 名窑古瓷 产地研究 年代特征 界定标准
学位专业核物理及技术
中文摘要我国是古陶瓷大国,然而我国古陶瓷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古陶瓷曾经达到的辉煌很不相称。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名窑古瓷,对其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综合研究,这对揭示我国古陶瓷的工艺水平,提高我国古陶瓷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选用江西洪州窑、河北邢窑、定窑、井隆窑出土瓷片作为研究对象,用中子活化分析(NAA),常规X射线荧光(XRF)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钡l定了其元素组成;用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并对吸水率和硬度等物理性质进行了分析,取得以下结果:用NAA测定了洪州窑8期约400件样品瓷胎中近30种元素的含量,并尝试利用NAA有损分析的数据建立X即的无损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对于元素分布不均匀的样品,无损分析和有损分析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元素分布均匀的样品,这种定量方法是可行的。根据元素含量在历代洪州窑古瓷中的变化规律,推测出洪州; 窑的发展和衰落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瓷土资源的消耗与匾乏有关。对洪州窑古瓷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样品不易区分外,基本可以按时期对洪州窑古瓷进行分组,表明其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原料·和配比。结果还表明NAA有损分析和SRX好无损分析对样品的分类结果是一致的。微观结构分析的结果发现洪州窑的瓷胎主要由玻璃相、大小粗细不一的长石残骸、石英颗粒、针状莫来石析晶、气泡等组成,这些分布极不均匀的矿物颗粒; 和气泡就是造成洪州窑瓷器中元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各时期的样品的差别主要在于这些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对河北邢、定、井隆窑的精细白瓷的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三大白瓷名窑的精; 细白瓷尽管外观相似、物理性能相仿,但在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说明它们的原料配方和烧制工艺有所不同,借助统计分析的方法能将不同窑址1狗样品按产地分开。邢窑和井隆窑的白瓷在化学成分上比较接近,而邢窑和定窑在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上则比较相似,这表明邢窑和定窑的瓷土原料经历了相同的地球化学过程,而邢窑和井隆窑则在烧制工艺方面有某种继承关系。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核物理及技术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280]  
专题多学科研究中心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向前. 博士论文-用核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若干典型名窑古瓷[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